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文件选编
时间:2015-12-20 来源:县政府办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2号)……………………(1

2.台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前县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等四项配套制度的通知

(台政办〔201536号)……………………………………(13

3.台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和台前县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制度(试行)的通知

(台政办〔201537号)…………………………………(30

4.台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县长信箱工作制度和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审核制度的通知

(台政办〔201538号)……………………………………(48

5.台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试行)和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试行)的通知

(台政办〔201539号)…………………………………(58

6.台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濮政办〔201265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

(台政办〔201233号)……………………………… (70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1373号)…………………………………(80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办发〔201412号)…………………………………(88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办发〔201522号)…………………………………(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4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20071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51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七年四月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务院办公厅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以下统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具体承办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

(二)维护和更新本行政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组织编制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四)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五)本行政机关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第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

第八条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  公开的范围

 

第九条  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第十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四)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六)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八)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九)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十一)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第十一条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

(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三)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四)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

第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在其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情况;

(二)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情况;

(四)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五)乡(镇)的债权债务、筹资筹劳情况;

(六)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

(七)乡镇集体企业及其他乡镇经济实体承包、租赁、拍卖等情况;

(八)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

第十三条  除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

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

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第三章  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权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索引、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内容。

第二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第二十一条  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四)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

第二十二条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

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行政机关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二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税费缴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政府信息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提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的,有权要求该行政机关予以更正。该行政机关无权更正的,应当转送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处理,并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行政机关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的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  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存在阅读困难或者视听障碍的,行政机关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四章  监督和保障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第三十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负责对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每年331日前公布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第三十二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二)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三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四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

(三)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四)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

(五)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

(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第三十六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政府信息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十七条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制定。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851日起施行。


 

台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台前县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等四项

配套制度的通知

 

台政办〔201536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人民政府各部门:

《台前县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台前县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制度》、《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四项配套制度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615


台前县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根据《条例》规定和《濮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濮政〔201181号)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应当按规定程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第三条  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第四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依照本制度第三条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向社会主动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管理规范和发展计划方面

1.政府规章、各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

2.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计划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等;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二)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方面

1.影响公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疫情、灾情以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2.扶贫、优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劳动者保护、就业促进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

3.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相关政策及实施情况;

4.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5.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以及办理情况;

6.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7.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

8.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三)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方面

1.政府财政预算、决算;

2.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3.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

(四)政府机构和人事方面

1.县政府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及其调整、变动情况;

2.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

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制度第三条的规定,在其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情况;

(二)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情况;

(四)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五)乡(镇)的债权债务、筹资筹劳情况;

(六)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

(七)集体企业及其他乡(镇)经济实体承包、租赁、拍卖等情况;

(八)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

第六条  下列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

(二)属于商业秘密的;

(三)属于个人隐私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免于公开的其他情形。

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经征得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可以予以公开。

第七条  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第八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条例》以及上级的要求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第十条  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依职权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获取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

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职责权限范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十二条  各乡(镇)应当在档案馆、公共图书馆和行政服务中心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有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设置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方便公众对相关政府信息的检索、查询、复制。

第十三条  各乡(镇)应当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指定新闻发言人。对重大公共事件、公共预警信息以及其他需要公众及时知晓的政府信息,应当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开。

第十四条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制度执行。


台前县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

 

为确保各级行政机关及时准确地发布政府信息,保证政府信息发布的权威性、规范性和一致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濮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濮政〔20118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本县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

二、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应当遵循“谁制作、谁公开,谁保存、谁公开”的原则。

三、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形成畅通高效的信息发布沟通协调渠道。

四、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负有公开义务的行政机关被撤销、发生变更的,由承接其职责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权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生成的需对外公布的政府信息,由组织生成该信息的单位负责向公众公开,其他单位不得对该信息进行发布。对于两个以上行政机关联合发文产生的政府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个行政机关申请获取该政府信息。

六、行政机关拟发布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工作内容,发布后可能对其工作产生影响的,拟公开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应在信息发布前向所涉及单位书面征求意见。被征求意见的行政机关应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回复;未在规定期限内答复的,视为同意公开该政府信息;回复不同意的,拟发布机关认为仍需公开的,应报请同级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七、拟公开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向拟公开政府信息所涉及的其他行政机关发出的征求意见函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拟公开政府信息的名称和文号、内容描述、产生日期、发布机构等基本情况;

(二)需沟通协调的事项;

(三)拟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的意见和依据;

(四)其他有关内容。

八、行政机关有下列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社会影响的,由监察机关、上级行政机关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一)应当进行信息发布协调而未经协调直接发布信息的;

(二)擅自发布信息,并拒绝其他行政机关的异议、不采取补救措施的;

(三)就信息发布协调达成一致后,仍然不按照协调意见发布信息的;

(四)相关行政机关发现其他行政机关擅自发布信息而不提出异议的;

(五)其他违反本制度的行为。

九、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发布协调,参照本制度执行。


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制度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面掌握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年度工作情况,并强化监督检查,根据《条例》规定和《濮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濮政〔201181号)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县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编制、公布上一年度的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报送市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

本县其他各行政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编制、公布本机关上一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报送县政府办公室信息中心。

第三条  县政府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年度报告,应在政府网站、部门(单位)网站及时公布。

第四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内容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1.本单位全年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方面开展的工作、采取的措施等;

2.本单位设立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的工作情况;

3.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总数,各分类政府信息数量;

4.全年通过各种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渠道分别公布政府信息的数量;

5.公开查阅场所查阅政府信息的人数。

(二)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及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1.年度内本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的开展情况;

2.年度内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件数;

3.年度内不予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件数;

4.年度内已答复的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件数。

(三)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费用减免情况

1.年度内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收取的费用总额;

2.年度内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中,相关费用减免数额;

3.年度内是否存在违规收费情况。

(四)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1.年度内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行政复议的件数,其中包括:

1)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件数;

2)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件数。

2.年度内共引发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件数,其中包括:

1)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的件数;

2)判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件数。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1.上级行政机关工作考核和日常管理中指出的工作不足,说明原因及改进措施;

2.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和社会评议中发现和反映的问题,说明原因及改进措施;

3.如本机关年度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造成公民投诉的,说明投诉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4.本机关自身发现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改进措施。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五条  对逾期不报告的单位,县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补报。

第六条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参照本制度执行。


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  为做好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县区域内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保密审查是指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的审查。

第四条  保密审查工作应当遵循“先审查、后公开,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程序进行。既要防止属于国家秘密和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以及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被违法违规公开,又要防止以保密为理由,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

第五条  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拟公开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行政机关保密工作组织、机构应当协助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做好保密审查工作。

第六条  对拟公开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由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国家机关确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为依据。

第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符合本行政机关实际的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明确审查责任及工作程序,指定专人负责,明确分管领导。未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审查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外发布政府信息。

第八条  行政机关应加强保密教育,各级保密工作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能力和水平。负责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责任人必须经过有关保密培训。

第九条  各级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下列政府信息:

(一)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识为“秘密”、“机密”、“绝密”的信息;

(二)虽未标识,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三)其他公开后可能危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

第十条  保密审查工作程序及要求:

(一)由信息产生的机构提出是否公开的初步意见;

(二)由信息产生机构的负责人提出是否公开的审查意见;

(三)机关负责保密审查工作的机构提出审查意见;

(四)机关分管领导审查批准。

第十一条  对主要内容需要公众广泛知晓参与,但其中部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应当经法定程序解密或删除涉密内容,经保密审查后可以予以公开。

第十二条  不同行政机关共同形成的政府信息拟公开时,应由主办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并以文字形式征得其他机关单位同意后方可予以公开。

第十三条  各级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属于主管业务方面的,逐级报至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上级机关或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其他方面的事项逐级报至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提请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单位)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依法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名称及内容;

(二)政府信息可以公开或者不可以公开的依据或理由;

(三)本行政机关主要负责同志或者保密组织、机构的意见。

第十五条  对行政机关提交的确定申请,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单位)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  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应当依法对同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保密审查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反国家保密规定的应当予以纠正。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未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或执行保密审查制度不力的,由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该行政机关通报批评。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违反有关规定,公开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造成泄密事件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分管保密审查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表


 

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表

 

申请单位:

申请保密审查事项:

单位保密机构审查意见:

单位领导审批意见:

上级机关审批意见:

保密工作部门审批意见:

备注:

说明:1.此表为政府信息公开事项需提请保密审查时使用。

2.如需上级机关或保密工作部门审批意见,按单位

领导批示意见进行。


 

台前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和台前县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制度(试行)

  

 

台政办〔201537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人民政府各部门:

《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和《台前县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制度(试行)》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2015615


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但依法不予公开的除外。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及时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是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监察、法制、保密、新闻办公室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以下统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具体承办本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事宜,维护和更新本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受理和处理向本机关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四)组织编制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五)履行本机关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予以公开。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相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第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根据职责权限范围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除行政机关将文件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外,属于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政府信息,因其内容不确定,公开后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经济安全或者社会稳定的,不得公开。

   

第二章  公开范围

   

第九条  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第十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向社会主动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管理规范和发展计划方面

1.政府规章、各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

2.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计划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

3.城市总体规划、其他各类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二)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方面

1.影响公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疫情、灾情以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2.扶贫、优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劳动者保护、就业促进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

3.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相关政策及实施情况;

4.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5.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以及办理情况;

6.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7.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

8.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三)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方面

1.政府财政预算、决算;

2.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3.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

(四)政府机构和人事方面

1.各级政府工作部门的管理职能及其调整、变动情况;

2.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

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在其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情况;

(二)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情况;

(四)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五)乡(镇)的债权债务、筹资筹劳情况;

(六)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

(七)集体企业及其他乡镇经济实体承包、租赁、拍卖等情况;

(八)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

第十二条  下列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

(二)属于商业秘密的;

(三)属于个人隐私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免于公开的其他情形。

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经征得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可以予以公开。

第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的政府信息。

   

第三章  主动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档案馆、公共图书馆和行政服务中心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有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设置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方便公众对相关政府信息的检索、查询、复制。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指定新闻发言人。对重大公共事件、公共预警信息以及其他需要公众及时知晓的政府信息,应当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开。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依职权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获取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

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职责权限范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编制、公布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地址等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索引、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内容。

   

第四章  依申请公开的程序

   

第二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向行政机关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应当提交载明下列内容的书面申请: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明确的政府信息内容,包括能够据以指向特定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者其他特征描述;

(三)获取政府信息的方式及其载体形式。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可以询问申请人获取政府信息的用途。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书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由接收申请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代为填写申请,并由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申请人描述所需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者确切特征等有困难,向行政机关咨询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二十二条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机关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别作出答复: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申请内容不属于本办法的政府信息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有关情况。

(四)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本机关职责权限范围,但本机关未制作或者获取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政府信息不存在。

(五)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属于本机关职责权限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属于本机关公开;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公开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六)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可以部分公开及其获取方式和途径;对不予公开的部分,应当说明理由。

(七)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八)申请内容不明确,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在合理期间内补正;申请人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

(九)同一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重复向同一行政机关申请公开同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已经作出答复的,可以告知申请人不再重复处理。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人可以选择邮寄、递送、传真、当面领取等方式获取政府信息,并可以选择纸质、光盘、磁盘等政府信息载体形式。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方式和载体形式提供政府信息;无法按照申请人的要求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其他适当的方式和载体形式提供。

第二十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税费缴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登记等政府信息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提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的,有权要求该行政机关予以更正。该行政机关无权更正的,应当转送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处理,并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行政机关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行政机关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依申请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政府信息的,可以收取实际发生的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但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行政机关收取成本费用,应办理《收费许可证》,按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收取费用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申请人属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者确有其他经济困难情形的,可免缴相关费用。

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第五章  监督和保障

   

第二十七条  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编制、公布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县其他各行政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编制、公布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报送县或者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二)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三)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及其处理结果;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以及免除收费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情况;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重要事项。

第二十八条  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第二十九条  县人民政府每年应当对同级政府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工作由县、乡(镇)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监察机关等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考核结果应当作为对行政机关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应当纳入本县行风评议体系,接受社会评议。社会评议结果由行风评议机构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  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负责对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三条  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行为,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根据职责和权限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章   

   

第三十四条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费纳入本机关的年度预算,保障政府信息公开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台前县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

责任追究制度

(试  行)

   

第一条 为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进行,加强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河南省关于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制度》等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过错与责任相适应的原则。

第四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不按有关规定编制、公开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上报备案的;

(三)不按本单位信息公开目录规定的内容公开政府信息的;

(四)不按照规定的形式、范围、时间和期限公开政府信息或不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

(五)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公开不准公开的政府信息的;

(六)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不真实,搞虚假公开的;

(七)未经审核批准擅自公开政府信息的;

(八)故意泄露或者利用尚未公开的政府信息谋取个人利益的;

(九)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要求提供政府信息的申请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

(十)提供政府信息违反国家规定收取其他费用的;

(十一)不受理、不答复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和投诉的;

(十二)拒绝、阻挠、干扰依法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的监督检查或者不落实监督检查决定、要求的;

(十三)其他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的。

第五条  实施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的方式,包括: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改正;

(三)通报批评;

(四)行政处分;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前款所列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六条  行政机关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根据职责和权限,按照以下规定追究责任:

(一)情节较轻的,责令改正,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诫勉谈话;

(二)情节较重的,责令改正,给予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通报批评;

(三)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条  有关责任人员包括:

(一)在职责范围内,对直接负责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并对造成的影响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工作人员;

(二)在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并对造成的影响或者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领导人员;

(三)在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并对造成的影响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领导人员。

第八条  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申诉、调查、责任划分、责任认定、处理决定的作出及其他工作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对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违反信息公开工作规定的行为,参照本制度追究责任。

第十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台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县长信箱工作制度和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

网站信息发布审核制度的通知

 

台政办〔201538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人民政府各部门:

《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县长信箱工作制度》和《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615


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县长信箱

工 作 制 度

 

为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规范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县长信箱(以下简称县长信箱)管理,提高信件办理质量,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信箱职能

受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对台前县各级行政机关工作的批评、意见、建议、求助、咨询,向有关部门、单位交办或转办群众反映的问题,反馈处理结果。

二、办理原则

县长信箱信件的办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各级各部门依法、及时、认真办理。

三、信件受理

(一)受理范围

1.对涉及本县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对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有关问题或突发事件的意见和建议;

3.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需由行政机关协调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4.对政府各部门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及相关政策、规定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5.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6.其他需要向县政府领导反映的问题。

以下内容的信件不属于县长信箱受理范围:

1.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2.内容不完整、表述不清楚的;

3.同一来信人在规定办理时效内多次提交内容相同或相近的。

(二)受理登记

1.收件。应实时查收信件,做到日收日清。

2.登记。对受理信件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按照“一件一号”的原则进行登记编号。

四、信件办理

(一)办理方式

根据信件内容和类别,选择直办、交办、呈办等三种方式对群众来信进行处理。

直办:即直接答复来信人。政策明确规定或已有处理意见或解决办法的,可以直接答复来信人;专业性较强的,指导来信人与相关部门联系,由相关部门直接答复。

交办:即转交有关部门或单位办理。根据群众来信内容,提出拟办意见和承办要求,将信件转交有关部门或单位办理。

呈办:对关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情况复杂或涉及单位较多需要协调处理的问题,按程序呈送县政府有关领导,根据领导批示意见转交有关部门或单位办理。

(二)单位办理

1.承办单位要安排专人按时签收群众来信。

2.承办单位自签收之日起,须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时间的,应在办理时限内向县政府办信息中心说明原因,申请延时。

(三)结果反馈

一般信件,由承办单位通过网站直接向来信人反馈办理结果;县政府领导批示的信件,承办单位要将办理情况反馈给县政府办信息中心,经审核后由县政府办信息中心反馈办理结果。

五、信箱管理

县长信箱由县政府办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负责群众来信的整理、筛选、登记、分发、催办、回复等相关工作,并定期向县政府领导报告信件办理情况。

六、保障措施

(一)各级各部门要明确一名副职负责县长信箱办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配备专人具体负责县长信箱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按照政策规定认真办理,妥善解决,不得敷衍塞责、推诿扯皮。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由主办单位协调,相关单位配合,共同做好办理工作。

(二)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承办单位要按照要求认真办理群众来信,对不负责任、办理信件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责任。

(三)建立考核通报机制。县政府信息中心对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进行统计,每季度进行一次通报,并将此作为年度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的重要依据。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县长信箱运行流程图



 

县长信箱运行流程图

审 核 制 度

 

为保障县政府网站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进一步规范信息采集、审核、发布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本制度适用于县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的各类政务信息。

第二条  发布的信息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条  各乡(镇)、各部门在县内主流媒体(电视、电台等)刊登、发布的重要政务信息,需要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的,要在第一时间向县政府门户网站报送。

第四条  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登记制度,信息报送前要认真填写《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审核表》,经本单位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后,方可向县政府门户网站报送。

第五条  各乡(镇)、各部门在信息报送前必须认真校对、审核,因审核不严导致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失实、泄密、造成负面影响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责任。

第六条  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信息复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复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第七条  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发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得制作、复制和传播不健康信息,不得发布虚假信息。

第八条  信息发布审核程序:

(一)信息员填写《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审核表》。

(二)信息报送单位主要领导审核。重点是对拟发布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是否涉密等内容进行审核。

(三)县政府办公室分管领导审核发布,重要信息须经主要领导和县政府相关领导审核批准。

(四)县政府门户网站管理员根据有关领导意见发布。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1.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审核流程图

2.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审核表


附件1

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发布

审核流程图


附件2

台前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发布

   

编号:单位(盖章):报送日期:

 

 

信息员姓名

 

联系电话

 

发布范围

县政府门户网站□  报纸□  电台□  电视台□

本单位门户网站□  其他       

发布栏目

 

是否涉密

 

表现形式

文字□    图片□    链接□

更新情况

新增信息□    调整信息□    删除信息□

单位领导意见

签字                             

县政府门户网站分管领导意见

签字                             

 

 

审核结果

 

报送须知:1、信息报送交审时,需登录县政府门户网站,将本表与正文作为附件一同上传。2、纸质表格一律用A4纸打印,须按时上交县政府办公室备案。


 

台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试行)和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试行)的通知

 

台政办〔201539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人民政府各部门:

《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试行)》和《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试行)》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2015615


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

(试  行)

 

第一条  为促进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

第三条  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促进工作”的原则。

第四条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县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对县直行政机关及各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

第五条  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的标准是:组织机构健全,工作责任明确;公开内容符合规定,更新及时;公开形式实用有效,方便公众;公开制度完善,执行到位;监督机制健全,责任追究落实;公开效果显著,群众评价满意。

第六条  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结果应纳入各级行政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

第七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织领导及工作机构建设情况;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安排及落实情况,办公设施配置情况;

(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发布情况;

(四)网上公开办事、互动交流栏目开展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载体、查阅场所建设及便民服务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新闻发布、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及落实情况;

(七)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建立及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落实情况;

(八)依申请公开政府的信息收取成本费用情况;

(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投诉及受理、复议、办结、回复情况;

(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报送和年度工作报告情况。

第八条  政府信息公开考核采取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对考核内容进行量化打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不超过被考核单位总数的20%。

第九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的方式和程序: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采取平时检查、社会评议、定期考核等方式开展。

(一)平时检查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根据每年工作重点,确定检查内容和单位进行检查;

(二)社会评议是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采取问卷调查、网上评议、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向公众征集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行政机关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建议及群众满意度的评价意见;

(三)定期考核每年度进行一次,考核于年底或次年初进行。被考核单位根据考核要求进行自查,并形成书面材料报县政府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考核组采取听取情况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等方式,对被考核单位进行全面考核。

考核组综合平时检查、社会评议和定期考核情况,提出初步考核意见,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审定后,确定被考核单位考核等次。

第十条  对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对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将根据《台前县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制度(试行)》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一条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的考核,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十二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分标准

2.县人民政府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分标准


附件1

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分标准

(总分100分)

 

一、政府信息公开组织推进情况(8分)

(一)确定了主管部门和工作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4分);

(二)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4分)。

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情况(8分)

(一)建立了新闻发布、信息发布审核和保密审查制度,并得到落实(2分);

(二)建立并实施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制度(2分);

(三)建立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2分);

(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收取成本费用管理情况(2分)。

三、政府信息公开情况(20分)

(一)编制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且指南和目录比较完善,操作方便,及时更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内容完整、准确(6分);

(二)政府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及时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告、公开专栏、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等形式向社会进行公开发布(4分);

(三)行政审批事项的公开和执行情况(2分);

(四)政府决定的资源配置、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项目的公开和执行情况(2分);

(五)项目审批、资质审查、证照办理的公开和执行情况(2分);

(六)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受理、办结和申请人的满意率及依申请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4分)。

四、服务“窗口”建设情况(8分)

(一)建立了公开办事大厅,或实行了“一站式”、“一厅式”办公(3分);

(二)实行和落实“首问负责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2分);

(三)办事程序、办事步骤和服务方式以一定形式(如导示图、流程图、办事指南等)向群众公开(3分)。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情况(15分)

(一)开通并规范运行乡(镇)长公开(热线)电话或信箱(3分);

(二)政府门户网站有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专页、专栏(4分);

(三)政府网站具备网上办事、互动交流等功能,并真正发挥作用(5分);

(四)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配置了相应查阅设施,为群众提供了便利的服务(3分)。

六、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报送和年度报告编报情况(5分)

(一)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报送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报表(2分);

(二)及时编写并上报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并在网站公布(3分)。

七、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情况(6分)

(一)对群众投诉能否做到处理及时、公正,结果公开(3分);

(二)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情况(3分)。

八、社会评议情况(15分)

(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采取问卷调查、网上评议、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群众满意度的评议意见,评议结果为满意等次(10分);

(二)乡(镇)通过一定形式开展的社会评议情况(5分)。

九、参加会议及培训情况(5分)

积极参加市县召开的有关会议、组织的有关培训(5分)。

十、平时检查情况(10分)

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政府信息公开的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公开程序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的规定要求。(10分)


附件2

县人民政府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考核评分标准

(总分100分)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建设情况(6分)

(一)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2分);

(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和专(兼)职工作人员(2分);

(三)能够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分)。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费安排落实情况,办公设施配置情况(5分)

(一)安排落实了工作经费,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正常进行(2分);

(二)办公设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配置齐全(3分)。

三、政府信息发布审核和保密审查、新闻发布、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6分)

(一)建立政府信息发布审核和保密审查制度,并得到落实(4分);

(二)建立新闻发布、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并得到落实(2分)。

四、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情况(30分)

(一)编制了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且指南和目录比较完善,操作方便,及时更新(6分);

(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确定的公开方式和公开范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内容完整、准确(10分);

(三)部门产生属主动公开范围的规范性文件及时准确公开(3分);

(四)办理业务事项的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办结时限的公开完善准确(6分);

(五)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受理、办结和申请人的满意率及依申请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5分)。

五、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利用情况(11分)

(一)建立部门的网站、网页,并有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专页、专栏、网上办事、互动交流等功能(5分);

(二)利用公众信息网、办公业务网等载体,发布政府信息情况(2分);

(三)开通并规范了公开电话或电子信箱,认真做好答复工作(2分);

(四)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设施及便民服务(2分)。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投诉及受理办结情况(4分)

对群众投诉做到处理及时、公正,结果公开(4分)。

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报送和年度工作报告情况(6分)

(一)及时报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报表(2分);

(二)按时编写报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工作报告(2分);

(三)及时在网站上公布年度工作报告(2分)。

八、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收取成本费制度的执行情况(2分)

认真执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收取成本费有关规定(2分)。

九、社会评议情况(15分)

(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采取问卷调查、网上评议、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县人民政府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分标准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群众满意度的评议意见,评议结果为满意等次(10分);

(二)县人民政府各部门通过一定形式开展的社会评议情况(5分)。

十、参加会议及培训情况(5分)

积极参加市县召开的有关会议、组织的有关培训(5分)。

十一、平时检查情况(10分)

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政府信息公开的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公开程序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的规定要求。(10分)


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

(试  行)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促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台前县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指社会评议,是指全县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的对象是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第四条  评议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公开内容:依照《条例》的规定,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准确。

(二)公开形式:公开形式是否便捷有效,是否方便公众获取。

(三)公开程序和时限:公开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时限要求及时公开。

(四)公开制度:公开制度是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否规范健全并落实到位。

(五)公开效果:是否得到基层和公众的认可,是否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五条  评议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采取问卷调查、网上评议、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第六条  评议等次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评议结果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于每年1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工作;县人民政府于每年2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工作。

第八条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的社会评议,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九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台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贯彻落实濮政办〔2012〕65号文件精神的

实施意见

 

台政办〔201233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226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226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287号)和《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豫政办〔201287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濮政办〔201265号)精神,深入推进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县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统领,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切实做到: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于落实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部署,为我县科学发展、赶超发展服务。

准确预判、稳定推进。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公开前要对公开后的社会反映和效果进行准确预判,并选择适当方式依法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开,以取得应有的公开效果。

及时便民、服务大众。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把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用更加便捷的方式及时、完整、准确发布,以方便公众获取信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着眼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除依法不能公开的信息外,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二、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2012年,各乡(镇)、各部门要着重做好以下8个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

(一)推进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和行政经费公开。

1、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从2012年起,除涉密事项外,财政部门报经同级人大及常委会审查批准的财政预决算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并附相关解释说明;县政府部门经同级人大审查批准的部门预算,除涉密单位外,要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基本内容包括部门收支预算总表、财政拨款预算表及相关解释说明。同时要按照预算公开范围,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县财政局牵头落实)

2、推进“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从2012年起,除涉密单位和涉密事项外,财政部门要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支出;各部门要向社会公开本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支出,并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推进各部门公开行政经费。(县财政局牵头落实)

(二)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或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网站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建设计划及开工、竣工项目信息。年度建设计划按照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分类公布;开工项目信息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址、建设方式(集中新建、配建、改建)、建设规模、开工时间以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等;竣工项目信息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竣工套数、竣工时间等。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分配和退出信息公开力度,严格落实 “两审两公示”(县房产管理中心负责受理、初审并公示,县级政府住房保障部门负责核准并公示)制度。加快建立全县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分配、使用、退出等相关信息公开透明。(县住建局牵头落实)

(三)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做好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的解疑释惑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快建设覆盖全县的食品安全信息网,尽快实现全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大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力度,重点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专项检查整治、重大案件查办、风险评估与警示等信息依法公开。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食品安全企业标准进行网上公示,方便公众查阅。(县政府食安办牵头落实,县卫生局、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畜牧局、农业局配合)

(四)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

1、全面推进涉及民生信息和社会关注的信息公开。落实环保部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时准确发布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地表水水质责任目标断面水质信息;发布重点排污企业和违法排污企业名单,以及污水处理厂、燃煤机组、脱硫脱硝等重点减排工程名单;密切关注重金属污染、垃圾填埋设施、建设项目、环评等社会敏感信息;加强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处理情况信息。(县环保局牵头落实)

2、强化权力运行信息公开。推进行政审批过程和结果公开。针对环评审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等10项行政许可项目,公布审批运行流程图,尽快建立行政权力网上审批制度。及时公布对行业环保核查和上市企业环保核查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县环保局牵头落实)

(五)推进招标投标信息公开。完善县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服务体系,为交易各方提供信息平台。规范县重点项目招标、投标、招标代理、评标行为,加强招投标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招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全面公开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名单、处理依据、处理时间、处理机关及处理结果;对不依法履行公开职责的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情况严重的限期取消其投标、代理等资格。国有资金占控股或主导地位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要准确公开招投标信息、投标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等。(县发改委牵头落实,县住建局、财政局配合)

(六)推进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公开。修订县级生产安全事故预案,把事故应对处置信息公布作为重要内容。加强应对处置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发布政府举措、处置进展、风险预警、防范措施等信息,不断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处置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做好调查处理结果的发布工作,建立事故通报预警机制,第一时间通报事故情况。完善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及时按要求公开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并通过媒体公开人员处理结果等情况。同时,对公众依法提出的事故信息公开申请,要积极回应,依法应当公开的要予以公开。(县安监局牵头落实)

(七)推进征地拆迁信息公开。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在批准房屋征收前,认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严格履行公告、告知、论证、听取意见等法定程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加强补偿信息公开,将补偿标准、补偿金额及奖励补助标准向当事人公布。(县住建局牵头落实,县国土局配合)

2、国土部门要认真做好用地报批前“告知、确认、听证”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征地报批前认真履行程序,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征地告知要切实落实到村组和农户,结合村务信息公开,采取在村务公开栏和其他明显位置公告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径告知征收土地方案。被征地农民有异议并提出听证的,国土部门应及时组织听证,听取被征地农民意见。《征收土地方案》经县政府批准后,严格执行征地“两公告一登记”制度。“两公告”: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一登记”: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县国土局牵头落实,县住建局配合)

(八)推进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制定或调整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要及时在县发展改革委网站或媒体公开调整的价格、收费标准及执行期限等。依法应当听证的,按照《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2号)的规定进行公开听证,提高公众参与度;经营服务性收费属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要完善目录公开、明码标价、收费公示等相关信息。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度,收费主管部门应及时公开收费文件依据、收费项目、收费范围、收费对象、收费标准等。对取消的收费项目及调减后的收费标准,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办理收费许可证有关注销变更手续,各收费单位应在收费地点醒目位置公开收费文件依据、收费项目、收费范围、收费标准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大对价格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理情况的信息公开力度。加强收费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及时公布查处结果。(县发改委牵头落实,县财政局配合)

各牵头单位要对以上重点工作进一步分解细化公开内容,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推进措施,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其他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各牵头部门于2012831日前将工作台账报县政府办公室308房间(联系电话:2205308)。

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切实做好上述重点工作的同时,按照《条例》规定和《濮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濮政〔201181号)(以下称《办法》)的要求,深化主动公开、规范依申请公开,进一步全面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建设

(一)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定载体。要按照《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濮政〔201245号)要求,切实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规范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建设,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完善目录分类设置。对财政预算决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信息,要集中展示,方便公众查阅。要不断建立健全网站内容保障、信息公布审核、值班读网、应急处理等工作制度和机制,并抓好相关落实工作。

(二)畅通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电子信息屏等公开渠道。充分利用政府新闻发布会、听证会等形式,积极主动发布政府信息,及时回应民声、疏导民意。加强新闻发布会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信息公布主动性、权威性和时效性。

(三)规范建设信息查阅场所。全县各级档案馆、图书馆、行政服务中心都要设置政府信息查阅点,进行规范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都要按时向政府信息查阅点及时、完整、准确地送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四、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

(一)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制度。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条例》规定和《办法》要求,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发布协调、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考核、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基本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虚假信息澄清、新闻发布、社会评议等工作制度,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形成制度推动工作、保障工作的格局。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加强社会反映评估和舆情引导工作。一些方面的政府信息如食品安全信息、环境保护信息、征地拆迁信息等,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要按照准确预判、稳步推进的要求,公开前要制定应对预案,公开后要跟踪舆情、主动引导。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准确发布正面信息,澄清事实真相,疏导公众情绪,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社会反映评估和舆情引导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做好舆情引导工作。

(三)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各乡(镇)、各部门要健全信息公开工作机构,配齐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能,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已有专职工作机构的,要进一步配强工作人员,未设立专职工作机构的,要抓紧设立专职工作机构。各乡(镇)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3名。县政府各部门要明确负责此项工作的机构,确定12名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安排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项经费,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有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强化分类指导,加强工作交流,提升业务水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公开政府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督促检查。认真落实月抽查、季检查、年度考核制度。对公开内容不全面、信息更新不及时、制度落实不到位及牵头部门不履行牵头职责等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行为要按照《濮阳市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制度(试行)》(濮政〔201181号)进行责任追究,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各乡(镇)、各部门要在2012125日前将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制度建设情况、网站等公开渠道的建设情况、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培训开展情况(牵头部门含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以书面形式及电子文档报县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137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

201371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

 

2012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部署,积极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带动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在回应公众关切、有效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当前,社会各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高度关注,本届政府部署的一些重要工作,都对加强相关信息公开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工作部署,现就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一)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加强行政审批项目调整信息公开,重点围绕投资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审批、资质资格许可、工商登记审批等方面,及时公开取消、下放以及实施机关变更的行政审批项目信息。推进审批过程和结果公开,重点做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行政审批项目审批过程、审批结果公开工作。推进行政许可信息公开,包括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时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重点做好行政许可办理情况的信息公开工作。(中央编办牵头落实)

(二)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要在继续做好财政预算决算和部门预算决算公开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三公”经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财政审计信息公开力度。一是着力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在2012年工作基础上,2013年要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三公”经费预算决算总额和分项数额增长的中央部门,要细化说明增长的原因。细化中央部门2014年预算编制,将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细化公开为购置费和运行费。各省(区、市)政府要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并指导督促省级以下政府加快“三公”经费公开步伐,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二是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公开。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要在2012年按款级科目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公开至项级科目。三是推进财政审计信息公开。在继续做好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公开工作的基础上,各部门各单位要全面主动公开整改情况,进一步提升中央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公开的透明度和全面性。(财政部、审计署分别牵头落实)

(三)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深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分配和退出信息公开。在2012年工作基础上,2013年所有市、县级政府都要按要求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分配和退出信息。地级以上城市,要及时公开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

(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切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热点问题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客观准确规范发布有关信息,同步公布已经采取的处理措施和进展情况。加大食品药品行政审批、执法检查、案件处理、查缉走私等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建立食品药品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公开制度。做好重点整治工作信息公开,围绕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保健食品等公众尤其关注的问题,公开重点治理整顿的相关信息。(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落实)

(五)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一是推进空气质量和水质环境信息公开。扩大公开细颗粒物(PM2.5)、臭氧等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信息的城市数量,在继续做好目前74个城市监测信息发布的基础上,新增116个城市公开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信息,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继续做好重点流域断面水质数据、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等信息公开工作,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等信息的公开力度。二是推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主管部门要明确相关要求,指导全国环保部门实行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公开。三是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措施和治理效果信息公开。加大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措施的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开排污单位环境监管信息,督促排污单位公开污染治理效果。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四是推进减排信息公开。继续做好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和进展情况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信息公开,及时发布总量减排核查结果。(环境保护部牵头落实)

(六)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各级政府负责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都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一是加强调查处理信息公开。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内容外,在继续做好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公开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公开工作,进一步提高较大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和调查报告的公开比例。2014年,要实现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全面公开。二是加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处置信息公开力度。负责组织事故处置、救援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及时准确发布本级政府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进展等信息。三是加大安全生产预警和预防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发布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和重大隐患预警信息,着力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安全监管总局牵头落实)

(七)推进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要在继续做好政府管理价格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调整信息公开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力度。一是着力做好政府定价目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公开工作。加强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公开,督促地方政府全面公开本地区政府定价目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二是加大价格和收费监管信息公开力度。重点做好涉及教育、交通运输、农民负担、医疗、房地产市场、旅游市场等民生领域价格和收费监管信息的公开工作,对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价格违法案件,要及时公布查办情况。(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按职责分工牵头落实)

(八)推进征地拆迁信息公开。一是推进征地信息公开。在依法依规做好征地报批前告知、确认、听证,征地批准后征地公告、征地补偿登记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的基础上,重点推行征地信息查询制度,方便公众查询征地批复、范围、补偿、安置等相关信息。二是进一步加强房屋征收与补偿信息公开。在继续做好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信息公开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房屋征收决定、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在征收范围内公布,征收房屋调查结果、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情况在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工作,实行阳光征收。(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

(九)推动以教育为重点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一是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信息公开范围。重点加强招收保送生、具有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等有关政策和信息的公开工作,加大对考生资格及录取结果的公开公示力度。二是加大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力度。推动各高校公开预算决算信息,并细化公开至项级科目。三是逐步扩展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范围。重点做好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文化机构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研究工作。(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科技部、文化部、国资委分别牵头落实)

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进上述重点工作时,要与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紧密结合起来,带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规范、有序开展。一是进一步规范和深化主动公开工作。凡是《条例》规定应该公开、能够公开的信息,都要及时、主动公开。对于新制作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规及时明确公开属性,能公开的尽量公开。对《条例》施行前形成但没有移交国家档案馆的政府信息,要以目前仍然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为重点,进行全面清理,分时段、有步骤做好公开工作。二是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积极稳妥开展依申请公开,着力协调处理好涉及民生,涉及多个地区、多个部门的申请事项,加强对依申请公开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研究,推动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更好地满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政府信息的特殊需求。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统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作考核考评机制,加强工作考核,扩大公众参与,逐步实现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二、努力提高公开实效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政府的内在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word版下载各地区、各部门要更加自觉地把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升公开效果、增强政府公信力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深入细致地抓实抓好。

(一)细化任务,强化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前述重点工作安排,分工专人负责,抓好工作部署,将重点公开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做到责任明确,便于检查。各项重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对牵头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具体要求,制定落实措施,加强工作指导;涉及到的其他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公开工作按要求落实到位。对于落实不到位的,牵头部门要进行通报批评,督促改正。

(二)规范信息发布,做好解读工作。根据《条例》和有关文件规定精神,各级行政机关要按照谁公开、谁负责信息审查,谁公开、谁负责解疑释惑的原则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公开信息前,要依法依规按程序对拟公开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发布重要的政府信息,要做好深入解读的工作预案。公开后,要密切跟踪舆情,针对出现质疑的情形,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做好对公众关切的回应工作。

(三)加强平台和渠道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政务微博等传播政府信息的作用,确保公众及时知晓和有效获取公开的政府信息。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热线电话建设,充分依托这些平台,展示公开信息,答复公众询问,回应公众关切,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实效。

(四)加强培训,提高能力。各级政府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级工作人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培训,逐步扩大培训范围。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要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逐步普及政府信息公开理念及基本知识。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工作培训,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

请各项重点工作牵头部门于2013年年底前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

 

 

国办发〔2014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

2014317


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及公众期盼,坚持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以保障人民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统筹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工作,强化制度机制建设,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实效,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更好地发挥信息公开对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主动公开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条例》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行政机关新获取和制作的政府信息,凡属于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都要依法、全面、准确、及时地做好公开工作。要继续清理《条例》施行前形成但尚未移交国家档案管理部门的政府信息,以目前仍然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为重点,分时段、有步骤地做好公开工作。加强信息解读工作,对一些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比较强的政策性信息及相关重要信息,要加强事前舆情风险评估,制定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的整体方案。公开前,要同步考虑相应解读事宜,准备解读预案及通俗易懂的解读材料;公开时,同步配发解读材料,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解读、阐释,增进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理解。切实做好社会关切事项回应工作,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密切关注涉及党和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务舆情,及早发现、研判需要回应的相关舆情和热点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除不实传言,正面引导舆论。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等媒体的作用,使主流声音和权威准确的政务信息在网络领域和公共信息传播体系中广泛传播。

二、推进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

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行政机关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一是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公开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逐步建立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行政审批项目调整信息公开,围绕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的决策部署,及时公开取消、下放、清理以及实施机关变更的行政审批项目信息。继续推进行政许可办理信息公开,加强依据、条件、程序、数量、期限、需要提交材料目录以及办理情况的信息公开工作。二是推进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加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力度,除依法需要保护的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外,对适用一般程序查办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应当主动公开案件名称、被处罚者姓名或名称,以及主要违法事实和处罚种类、依据、结果等,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推动其他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

三、继续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

财政资金是全体人民共有的财富,进一步加大管理使用情况的公开力度,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政府预算和决算要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和决算公开到具体项目。除按有关保密规定不宜公开其资金使用情况的部门和单位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算决算,部门预算决算要尽快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有关情况,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信息公开,发布审计结果公告的同时,相关单位要及时、全面、准确公开整改情况,进一步提升财政预算执行和收支审计工作情况的透明度。

四、加强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

公共资源的分配涉及公共利益,直接体现社会公平、公正,应该让人民群众知情,接受社会监督。当前要着力抓好征地拆迁、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保障性住房分配等方面的信息公开。一是做好征地信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信息公开。建立征地信息查询制度,方便公众查询征地批复、范围、补偿、安置等相关信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公开,重点公开流转面积、流向、用途、流转价格等信息,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大土地供应计划、出让公告、成交信息和供应结果公开力度。推进矿业权出让信息公开,细化矿业权审批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扩大公众参与。二是深化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信息公开。进一步做好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信息公开,在征收范围内公开房屋征收决定、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向被征收人公开征收房屋调查结果、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情况,实行阳光征收。三是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全面公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信息、保障性住房分配和退出信息,加大公租房配租政策及实施情况公开力度。四是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公开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采购过程、采购结果,细化公开中标成交结果,逐步建立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结果全过程信息公开制度。五是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深化项目审批、核准、监管、招标、投标等信息公开工作。

五、加强公共服务信息公开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相关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一是深化高校招生信息和财务信息公开。进一步加大对特殊类型招生政策及有关考生信息的公开力度,全面公开高校预算决算信息。二是推动科技管理和项目经费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信息公开制度,推进科技计划、科技专项等项目立项、验收、资金安排信息公开。三是做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加大医疗服务收费信息公开力度。四是推进就业信息公开。及时公开促进就业方面的规划、政策、措施和实施情况,以及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各项补贴申领条件、申领程序、管理和审批信息等,做好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招录信息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分析信息发布工作。五是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公开。重点推进城乡低保信息,包括低保标准、申请审批程序、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公开。

六、推动公共监管信息公开

要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监管工作的基本制度,切实加强监管信息公开。一是加强环境信息公开。继续推进空气和水环境信息公开,实时发布161个地级以上城市国控监测点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AQI)值,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研究建立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信息定期公开制度。推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全文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等信息,做到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公开。及时主动公开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环境违法案件及查处情况、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情况。推进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公开和污染减排信息公开。推进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二是继续做好安全生产事故信息公开。加强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公开,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内容外,主动全面公开特别重大、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全文,逐步提高较大事故调查报告和调查处理信息的公开比例。建立预警预防信息发布和事故应急处置救援信息公开机制,扩大预警预报受众范围。加大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性质严重的非法违法行为和可能酿成重特大事故的安全隐患曝光力度。三是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相关信息公开。稳步推进中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整体运行情况、业绩考核结果等信息公开。四是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重点做好食品药品监管法制建设信息,以及网上非法售药整治、医疗器械整治等专项行动信息公开工作,提高监管透明度。五是推动信用信息公开。依法公开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

七、认真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

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工作,完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以及保存备查等各个环节的流程,依法依规满足人民群众的特殊信息需求。提升依申请公开服务能力,畅通受理渠道,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公众申请。改进完善申请办理方式,加强与申请人沟通,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引导公众正确行使申请权和救济权。对于经审核认定可以让社会广泛知晓的政府信息,在答复申请人的同时,应通过主动公开渠道予以公开,减少对同一政府信息的重复申请。对涉及多个地方或部门的申请事项,要加强会商协调,依法依规妥善办理。注意总结依申请公开工作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信息公开制度。

八、加强制度建设和基础建设

建立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发挥本地区、本部门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的作用,加强信息公开培训,使信息公开培训范围覆盖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行政机关对制作形成或在履行职责中获取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规明确公开属性,确定为依申请公开或不予公开的,应当说明理由。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设,对公开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查,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与有关行政机关沟通确认,确保公开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避免出现不实信息甚至“官谣”现象。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更新完善机制,进一步优化公开指南,细化公开范围和目录,方便公众查询和获取。加强工作考核、社会评议、责任追究、举报调查处理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监督保障机制。强化机构和队伍建设,明确负责机构,加强力量配备,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要点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要针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制定分解细化方案和工作进度安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并及时报国务院办公厅备案。2014年年底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报告,国务院办公厅将适时对落实情况开展督查,通报结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办发〔20152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

201543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公众关切,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工作,强化制度机制和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实效,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就业、财政审计、科技管理和项目经费、价格和收费、信用等领域信息公开,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同时,推进以下领域信息公开工作:

(一)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公开。进一步推进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下放以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等信息的公开。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的行政职权及其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运行流程、监督方式等信息。对于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均要发布服务指南,列明设定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基本流程、审批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审批决定证件、年检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进展情况、结果等信息均应公开。(国务院审改办牵头落实)

(二)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及时公开经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及报表,并对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以及举借债务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做好中央和地方部门预决算公开,积极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和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公开。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各级政府及部门预决算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逐步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对下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公开到具体项目,并公开分地区的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情况。“三公”经费决算公开应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及时完整公开政府采购项目信息、采购文件、中标或成交结果、采购合同、投诉处理结果等。按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披露相关信息。(财政部牵头落实)

(三)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一是做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信息、保障性住房分配信息公开工作。定期公开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情况,及时公开推进工程质量治理行动的进展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二是做好土地供应计划、出让公告、成交公示和供应结果公开工作,重点公开棚户区改造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供地时序、宗地规划条件和土地使用要求。推进全国范围的征地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及时公开征地政策和征地信息。(国土资源部牵头落实)三是全面做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等公开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

(四)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重点围绕铁路、城市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农林水、土地整治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领域的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审批、核准、备案等项目信息的公开,做好项目基本信息和招投标、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管理、合同履约、质量安全检查、资金管理、验收等项目实施信息的公开工作。(国务院相关部门分别落实)

(五)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公开。一是做好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定期向社会公开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待遇支付情况和水平,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和收益情况等信息。及时发布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诊疗项目范围、辅助器具目录等信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落实)二是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公开。重点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信息公开工作;实行救助实施过程公开,加大救助对象人数、救助标准、补助水平和资金支出等信息公开力度。(民政部牵头落实)三是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公开。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推动高校重点做好录取程序、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高校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全面实行考试加分考生资格公示工作。推动高校制定财务公开制度,加大高校财务公开力度。(教育部牵头落实)四是深化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做好法定传染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公开,推动各类医疗机构健全信息公开目录,全面公开医疗服务、价格、收费等信息。(卫生计生委牵头落实)

(六)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做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整体运行情况、业绩考核结果等信息公开工作,加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重组、负责人职务变动及招聘等信息公开力度。参照有关监督机构及上市公司监事会信息披露的做法,公开监事会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研究制定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指导意见,明确公开范围、内容、程序、工作要求等,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公开财务信息,推动各级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公开国有企业财务汇总信息。研究制定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公开工作指导意见。(国资委牵头落实)

(七)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进一步推进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污染源、建设项目环评等信息公开,做好环境重点监管对象名录和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公开工作。加大环境执法检查依据、内容、标准、程序和结果公开力度。公开群众举报投诉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情况,违法违规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名单和处理、整改情况。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应对情况及调查结果。推进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重点公开核电厂核与辐射安全审批信息和辐射环境质量信息。(环境保护部牵头落实)

(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做好食品药品重大监管政策信息、产生重大影响的食品药品典型案件,以及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药品监督抽验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发布网上非法售药整治等专项行动信息和保健食品消费警示信息。(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落实)

(九)推进社会组织、中介机构信息公开。加大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评估、年检结果、查处结果等信息公开力度。制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推动服务、收费等事项公开。建立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名称、经营地址、资质状况等基本信息,以及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收费标准,方便企业和公众选择。推动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民政部、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分别落实)

二、全面加强主动公开工作

(一)进一步拓展主动公开内容。对于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方面的信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依法依规做好公开工作。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政府信息进行梳理,进一步细化主动公开范围和公开目录,并动态更新。对制作形成或在履行职责中获取的政府信息,严格落实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依法依规明确公开属性,确定为依申请公开或不予公开的,应当说明理由。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都要按《条例》规定全面、准确、及时做好公开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数据公开,鼓励和推动企业、第三方机构、个人等对公共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

(二)加大政策解读回应力度。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同步制定解读方案,加强议题设置,通过发布权威解读稿件、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文章等多种方式,及时做好科学解读,有效开展舆论引导。适应网络传播特点,更多运用图片、图表、图解、视频等可视化方式,增强政策解读效果。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重大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依法按程序第一时间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持续发布动态信息。回应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为群众提供客观、可感、可信的信息,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三)发挥各类信息公开平台和渠道作用。统筹运用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政务微博微信发布信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扩大发布信息的受众面、提高影响力。特别要适应传播对象化分众化趋势以及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注重用户体验和信息需求,扩大政府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到达率。加强不同平台和渠道发布信息的衔接协调,确保公开内容准确、一致。

三、强化依申请公开管理和服务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环节的制度规范。进一步拓展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和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为申请人提供便捷服务。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明确工作标准,做好现场解疑释惑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履行答复程序,制定统一规范的答复格式,推行申请答复文书的标准化文本,依法依规做好答复工作。探索建立依申请公开促进依法行政的机制,及时总结依申请公开工作中发现的依法行政方面的问题,加强跟踪调研,提出工作建议。及时梳理本单位本系统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按照申请内容、答复情况等进行分类管理,加强研究分析,促进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四、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各级行政机关年内要对本行政机关的公开指南进行复查,内容缺失或者更新不及时的,及时完善相关内容。做好信息公开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和运用。加强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在《条例》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充实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依申请公开工作详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等内容,并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展现。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设,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查。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制度,强化问责制度,定期开展社会调查评议,了解社情民意,不断改进公开工作。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举报办理工作制度,强化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责,对经举报查实的有关问题,要严格依据《条例》规定进行处理。地方和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在信息公开领域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优势,提高信息公开专业化、法制化水平。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队伍建设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听取公开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同时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分管公开工作。要理顺工作关系,减少职能交叉,加强专门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统筹做好信息公开、政策解读、舆情处置、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和政府公报等工作,并在经费、设备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把信息公开列入公务员培训科目,加大各级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本工作要点分解细化方案,明确分工,加强督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落实情况要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对本工作要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