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时间:2023-12-20 来源:县政府办

一、全县教育发展现状

(一)学校基本情况。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04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含民办高中2所),初中17所(含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4所、民办2所),小学82所(含民办小学10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县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89所(公办园30所、民办园59所)。

(二)学生基本情况。我县中小学现有在校生64603人。其中,小学在校生32824人,初中在校生19806人,高中在校生10017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817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39人。在园幼儿11124人。

(三)教师基本情况。我县现有在职教师2948人。其中,小学教师1657人,中学教师964人,普通高中教师260人,职业高中教师67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6人。另有幼儿园教师45人,服务期未满的特岗教师106人,“三支一扶”未转正2人。

在职教师中初级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1291名,中级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1109名,高级职称(中小学高级教师)548名,分别占教师总数的43.79%,37.62%,18.59%。

在职教师2948人,其中拥有研究生学历58人,本科学历2475人,专科学历385人,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30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97%、83.96%、13.06%、1.02%。

二、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优化布局调整,推进办学条件改善。一是强化优质资源供给。投资1.5亿元的台前县滨湖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3960个;概算投资5亿元的台前县第一职业高中学校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24年9月竣工投用;城乡优质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教学资源扩容,义务教育阶段“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大班额”基本消除,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二是按照“逐步实现农村寄宿制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寄宿制中学向县城所在地集中(简称“两集中”)”的原则,制定《台前县2023-2025年学校布局优化实施方案》,扩建县城区小学1所,农村中小学校3所,新建幼儿园2所,城乡学校布局不断优化。三是持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近年来,累计投资5927万元,对37所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提升改造,购置教育教学仪器装备,全面提升农村薄弱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四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迭代升级,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程度不断提高,被确定为河南省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

(二)强化资源配置,力促义务教育均衡。我县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资金投放、教师培训、评先评优等方面重点向农村中小学校倾斜。一是不断加大农村学校资金投放力度。争取的建设项目及资金、教学仪器设备优先安排到农村中小学校,大部分中小学校按要求设置了音美教室、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等教学功能用房,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二是不断强化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统筹全县优质教育资源,在师资配备、教师培训、教师进修等方面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招聘的特岗教师分配到除县直、城关镇、孙口镇以外的农村中小学校任教。三是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教师补贴,为一线教师发放取暖补贴,免费为全县教师体检,为滩区教师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的生活补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加大学前投入,促进学前教育提质。一是加大公办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3500万元,新建县滨湖幼儿园、孙口镇影唐三街幼儿园等2所幼儿园,新增学位900个,推动“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二是积极扶持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发展壮大,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做深产教融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一是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增设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大数据技术应用、直播电商服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4个特色专业,并结合我县羽绒、服装产业有优势,拟新增服装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已被确定为省级特色示范性专业点。二是推进职业高中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3+2”对口升学等事宜,拟在学前教育、计算机两个专业进行合作,并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联系和发展。三是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励政策,深化办学模式,统筹优化县职业高中学校资源要素,推进实训基地等设施资源集约利用,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培养更多实用型技术性人才。

(五)坚持引育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聚焦师资优化、师德师风,不断夯实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优化队伍结构。通过“招才引智”计划、特岗计划、全科教师计划、“归雁计划”、公开招教等渠道,引进高学历人才11名、补充新任教师45人、回引县外教师28名。二是提升能力水平。优化培训方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校本研修”等方式,积极搭建教师发展培训平台,完成培训教师7300余人次。邀请河师大、濮阳教学名师来我县开展学科培训和班主任培训,参训人员1000余人次。选派中小学校长18名到市重点学校跟岗学习,定期开展“提能力、转作风”校长论坛,促进校长找差距、转作风、提能力。

(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一是“县管校聘”改革扎实推进。根据省市意见,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县中小学“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教师编制、岗位核定工作。二是校长职级制改革有序进行。印发《台前县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台前县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审认定办法(试行)》,推荐16名校长参评市一、二级校长。三是集团化办学改革不断深化。以“名师统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目标,全县形成7所优质名校与乡镇15所乡村学校联盟型教育集团,每月定期开展集团化办学工作调度会,及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是教研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落实落细全市教学教研“12345”行动,启动“四课型”达标、联片教研、教学质量控制工作。各学校开展教情学情分析,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成果转化和教育质量提升。

(七)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一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环保教育等为主题,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加强艺体、科技和心理健康教育。举办中小学生阳光大课间、校园足球、乒乓球、墨香书法展示等多种艺体活动,深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研讨。我县4所学校“最美大课间”获省级表彰。三是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把劳动思想观念、劳动教育贯穿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指导具备条件的学校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目前全县建成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20个、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8个,我县清水河乡中学、清水河乡后王集小学、侯庙镇中心小学3所学校成功创建为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四是推进“双减”工作,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优化作业设计,完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和教学常规。结合学生兴趣,依托课后服务活动,开设兴趣小组和社团,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我县“用好加减乘除,交出双减答卷”被评为省级义务教育阶段校内双减工作典型案例,新区第一实验小学、产业新城实验学校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五育并举示范校。清水河乡实验小学、产业新城实验学校被评为河南省课后服务示范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清水河乡中学被命名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评价改革实验校。

(八)巩固脱贫巩固,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一是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重点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关爱,精准摸排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思想心理状况,把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作为控辍保学的工作重点,结合劝返学生年龄和接受教育实际,实施精准施教、分类分层教学,严防辍学新增和反弹,持续保持脱贫户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动态“清零”成效,全县无因贫辍学现象。二是认真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加大教育资助政策宣传,精准核查学生信息,动态调整数据,及时足额发放学生资助金,实现“应助尽助”。全年共发放各项学生资助金685.19万元,惠及15108人次,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有效合同3399份,金额3803.76万元,教育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九)强化宣传教育,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一是聚焦校园意识形态、治安管理、隐患清理“三项重点”,加强部门联动,扎实开展安全教育、隐患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全面提升校园风险防控、打击违法犯罪、应急联动处置“三种能力”,校园周边安全环境整治得到加强。二是加大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利用知识讲座、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防溺亡、交通、防火、防触电、防欺凌等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全县各学校累计开展防溺水安全课400节,召开家长会187场次,出动防溺亡宣传车70余台次,制作防溺水宣传展板47块,印发《致全县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告家长书》6万余份。三是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持续推进学校安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增加学校安保人员、配齐安防器材、校门口安装防冲撞设施,安装一键式联动报警系统等装置,确保了学校教学秩序正常稳步开展。2023年学校门口新安装防冲撞设施8处,摄像头218个,新增“八件套”防暴器材65套。四是扎实做好教育系统信访维稳工作。加大接访力度,做好应急处置,妥善处理各种利益诉求,扎实做好各特定利益群体的维稳工作,以最大的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和教育疏导,把稳控化解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