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前县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23-02-01 来源:县政府办

——2023年1月30日在台前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台前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提请县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年来,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财政平稳运行。

(一)2022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县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54933万元,执行中受增值税留抵退税和疫情因素的影响,对收入预算按程序调整为51423万元,实际完成51814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8%,同口径增长7.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3500万元,税收比重为6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11896万元,执行中,加上上级补助、新增一般债券资金、结余结转、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其他资金等因素,调整后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79954万元,实际完成28603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75.3%(结转下年支出93916万元),增长15.1%。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县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34620万元,执行中对收入预算按程序调整为63685万元,实际完成7051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10.7%,增长93.8%。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185270万元,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及专项债券资金增加,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调整为226321万元,实际完成17119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75.6%,增长56.3%。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县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2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16万元,全部为上级补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16万元,实际完成16万元,为预算的100%。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县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为11956万元,实际完成11792万元,为预算的98.6%,增长7.4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为8398万元,实际完成8375万元,为预算的99.7%,增长6.8 %。当年收支结余3417万元,滚存结余28066万元。

(二)2022年政府债务情况

省财政厅核定我县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0.4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0.05亿元,专项债务限额40.39亿元。

2022年,全县政府债务余额57.5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7.7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39.79亿元。全县政府债务余额均低于省财政厅核定的债务限额,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2022年,全县政府债券还本付息3.3亿元,其中,还本1.6亿元,付息1.7亿元。

2022年,全县共争取政府债券12.1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0.98亿元(新增0.35亿元,再融资0.63亿元),专项债券11.21亿元(新增10.31亿元,再融资0.9亿元)。

上述财政收支和政府债务数据为快报数,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及办理上下级财政年终结算后还会有所变动,决算结果届时报县人大常委会审批。

(三)落实县人大决议及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县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议和审查意见,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狠抓收支保平衡,聚焦重点促发展,夯实基础利民生,蹄疾步稳推改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1.财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坚持把做大“蛋糕”作为财政发展的基础,健全完善收入征管体系,加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财政保障能力有力提升。

财政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下大力气抓好收入组织,逐月分析收入形势、传导责任压力,深入开展综合治税,推动非税征管提质增效,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8亿元,同口径增长7.9%,其中,税收3.35亿元,同口径增长7%。

争取资金创历史新高。精心研判国家、省政策导向,及时跟踪资金分配动向,持续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最大限度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累计争取转移支付、债券资金375053万元,是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4倍。其中,全县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253170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223203万元、专项收入28521万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143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16万元);全县共争取地方政府债券121883万元(新增债券106583万元、再融资债券15300万元),特别是新增专项债券103100万元,较上年增加12600万元,增长13.9%,为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坚强财政支持。

2.大力支持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着力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实现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

支持科技创新。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为科技创新发展蓄势赋能。全县科技支出4131万元,增长2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4 %,比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6家企业提供应急周转资金0.8亿元,帮助企业解决续贷资金1.1亿元。筹措资金2000万元,支持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新型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

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持续加大支持力度,着力纾困助企、放水养鱼,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折不扣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55亿元,减免税费613万元,缓缴税费5423万元。筹措财政奖补资金240万元,支持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满产达产。落实各项财政惠企政策,深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万人助万企”活动走深走实。

3.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资金资源全要素统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作用,持续优化城镇空间格局,不断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债券资金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积极作用,强化项目要素保障,重点支持供水、污水处理、教育、医疗等项目建设,为我县在建项目后续融资提供了资金保障,缓解了我县财政支出压力。规范运作PPP模式,全县纳入财政部PPP管理库项目共3个,总投资18.2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69亿元,支持水利、环境、林业等公共服务项目落地实施。

全力保障城市运行维护。加大城市管理运行经费投入,支持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筹措资金25254万元,支持城市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绿化亮化,推动城市功能配套不断完善。筹措资金6297万元,支持道路建设及养护。筹措资金3483万元,支持台前县京雄商高铁濮阳段项目建设。筹措资金8000万元,支持县人民医院综合服务楼、县中医医院综合业务楼配套及信息化建设。筹措资金51815万元,支持城中村、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等,促进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4.支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保障乡村振兴的合理投入,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着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助力农民共同富裕,全县农林水支出82996万元,增长28.9%。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筹措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7931万元,支持全县实施项目59个,其中产业项目占比60.6%,支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升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强化日常管理,用好监控平台,确保执行情况可查询、可追溯,促进财政衔接资金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我县在全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中连续被评为“优秀”等级,获上级专项奖励200万元。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筹措资金5504万元,落实惠农补贴政策,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筹措产粮大县奖补资金1397万元,支持稳粮增产。筹集资金170.5万元,支持全县粮油储备,提升我县应急保供能力。扎实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承保小麦14.6万亩、玉米21.4万亩、花生和大豆等油料作物3007.4亩,养殖业承保育肥猪3287头、能繁母猪14338头,共产生保费1588.7万元,各级财政保费补贴1479.4万元,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

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筹措资金228万元,支持“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筹措资金12861万元,支持农村公益事业项目47个,39.5万人受益。

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管理。紧紧围绕“一张清单管制度、一套规范管流程、一个平台管发放、一张卡片领补贴”的“四个一”目标,扎实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管理工作。全年发放补贴项目53项、资金19546万元,惠及群众62.7万人次,首发成功率99.78%,社保卡占比99.95%。我县惠民惠农“一卡通”发放工作被省“一卡通”办公室评为“综合考量优异县区”,其中“一卡通”首发成功率在全省县区排名中居第2位。

5.支持生态环境治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县生态环保支出18507万元,增长82.8%,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开展。筹措资金6599万元,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筹措资金3605万元,支持农村清洁取暖、农村环境整治。筹措资金6871万元,支持林业改革发展,促进生态保护、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等。筹措资金90万元,支持环境监测与监察。

6.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支持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全县民生支出237412万元,增长14.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3%,各项民生政策得到较好保障。

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坚持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作为首要任务,调整支出结构,充分发挥直达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的作用。全县“三保”支出24075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84.2 %。

支持教育事业。全县教育支出43218万元,增长0.6%,有力支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筹措资金1790万元,继续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加大城乡幼儿园建设力度。筹措资金7070万元,保障56243名城乡中小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筹措资金2489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9651人次。筹措资金310万元,改善普通高中基础教学设施。筹措资金942万元,保障199名特岗教师工资发放。

支持稳就业工作。筹措资金1871万元,积极搭建“困难有帮扶、就业有路径、创业有支撑”的共富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40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29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97人。筹措资金46万元,为全县“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提供保障。全县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17万元,拨付财政贴息资金218.9万元,支持208家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直接扶持带动创业就业1040人。

加大困难群众救助。筹措资金5420万元,有力保障了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继续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1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助标准A类提高到300元、B类提高到220元、C类提高到210元;社会散居孤儿、集中养育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50元、1450元;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按照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同步提高。筹措高龄津贴资金465万元,惠及全县

6800名80岁以上老年人。筹措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810

万元,解决1.2万名残疾人长期照护困难问题。

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全县卫生健康支出26545万元,促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筹措资金7889万元,构建疫情防控资金保障池,全力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密防线。筹措资金2657万元,支持全县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我县居民健康素养。足额兑现扩面提标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1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4元。筹措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954万元,资助困难群众参保。

支持文体事业。全县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447万元,增长20.2%。筹措资金646万元,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两馆一站免费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筹措资金339万元,支持将军渡纪念馆维修维护、“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百大标识数字化项目等。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投资630万元,支持“雪亮工程”等项目建设,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筹措资金170万元,支持开展“雷霆”“龙剑”等打击严重暴力等犯罪行为的系列专项行动。筹措资金135万元,支持平安建设和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筹措资金699万元,支持政法队伍装备、保障基层所规范化建设,为平安台前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7.财政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加大财政改革力度,提高财政治理效能,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

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大力压减一般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格落实存量资金收回政策,及时清理收回存量资金10.8亿元,压减和收回资金重点用于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等方面,有力保障全县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落实。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以零为基点,打破部门界限和项目使用限制,立足当前重点改革任务、重点工作目标、重大项目建设,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评估论证各项支出安排的必要性、亟迫性,规模的合理性、科学性,坚决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能上能下的预算安排机制,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印发《台前县县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开展2021年度县级预算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等,推动和引导县直各部门(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各项工作落实,整体提升全县预算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落实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高质量完成各类基数测算核对工作,主动向省财政厅沟通对接,在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划分中,我县争取到省级最高分担比例。加快推广非税收入电子票据应用,累计开出财政电子票据566116份。

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逐月开展隐性债务动态监控,定期开展全县债务风险评估,支持做好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化解工作,防止风险传导。采取预算足额安排等措施,确保全县法定债务到期本息3.3亿元及时偿还,有效防范到期兑付风险。提前完成隐性债务化解目标,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全县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完善财政暂付款和国库库款管控机制,累计清理消化财政暂付款1.66亿元,有效降低财政运行风险。

规范高效实施财政监督。严格落实预决算公开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我县在全省预决算公开工作评比中获得奖励资金50万元。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全县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2552.3 万元,合同金额11630.4万元,节约率7.34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全县送审项目341个,送审金额170983万元,审减金额19384万元,审减率11.3%。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加快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1+N”国资平台架构,持续推进资产整合,完成各公司股权划转、资产划转等工作,不断壮大投资集团资产规模。整合后,投资集团规模将达到100亿元。深入贯彻落实《濮阳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动作到位、效果显著,国企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逐步健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代表委员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财政收支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各领域刚性支出不断增长,预算平衡难度加大;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观念仍个别存在,部分领域绩效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债务化解任务仍然较重,风险防控有待继续加强。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我县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决胜攻坚之年,科学研判财政形势,合理编制财政预算,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对于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意义重大。

2023年县级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厚植培铸新时代台前精神,持续推进县第十次党代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思想,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有保有压、急需先办,大力压减非刚性支出,加强财政资源资金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及预决算公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有效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扎实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各项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台前绚丽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2023年,经济形势依旧错综复杂,疫情的磁滞效应和疤痕效应持续影响,就业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土地、房地产市场低迷现状难以短期内扭转。在正确看待困难的同时,也应看到增收有利因素:党的二十大擘画的新的伟大征程宏伟蓝图正在全面展开,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我县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明显增强,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关联税收增速强劲。国家出台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将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消费服务业复苏,带动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缓税政策期限届满,增加地方级税收。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预期目标为6.5%。这一目标体现贯彻了党的二十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求,有利于稳定发展预期,传递积极信号,与我县经济增长潜力相适应。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深化改革,提升效能;二是统筹平衡,保障重点;三是强化管理,硬化约束;四是防范风险,守牢底线。

(一)2023年收支预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安排

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55182万元,比上年完成增长6.5%。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是:

●全县地方税收收入41386万元,比上年完成增长23.5%。

●非税收入(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出售转让收入、其他收入及专项收入)13796万元。

(2)支出安排

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182万元,加上省对我县返还性收入373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55218万元(含提前下达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5208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874万元、上年结转93916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27000万元等,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335924万元,其中:可用财力144786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加343万元。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88263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0371万元及一般债券还本支出27290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335924万元。

全县安排“三保”支出250115万元,其中:人员工资等个人部分支出及公用经费138705万元、基本民生支出111410万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8%。主要项目安排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340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7691万元;

●科学技术支出563万元;

●农林水支出47200万元;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935万元;

●教育支出56983万元;

●卫生健康支出32831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649万元;

●城乡社区支出8129万元;

●交通运输支出8824万元;

●住房保障支出11676万元;

●节能环保支出20583万元;

●资源勘探信息、商业服务业、自然资源海洋气象、债务还本付息、粮油物资储备、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等支出16859万元;

●预备费8000万元,按《预算法》规定安排。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87501万元,加上提前告知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上年结转收入及专项债券资金等100507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188008万元,主要收入项目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污水处理费收入等。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70328万元,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1768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188008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万元,全部为上级补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3年县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2548万元,其中:财政补贴收入802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045万元,预计结余3503万元。主要收支项目安排情况:

●城乡养老保险收入12548万元,支出9045万元。

三、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2023年,做好财政工作必须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深刻内涵,坚持系统思维和“大财政”观,透过财政看经济发展规律,“握指成拳”统筹财政资源,在改善民生、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等方面突出导向、体现倾斜;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腾出更多资金用于稳增长促发展;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改革,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全力保障我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一)多措并举增收节支,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强化资金争取,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效率,为我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1.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实事求是看待收入增速变化,防止竭泽而渔,着力提升财政收入质量,促进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健康发展。加强部门会商,强化分析研判,牢牢掌握主动权,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深入推进综合治税,加强财税联动、分析研判和涉税信息共享,针对征管漏洞和薄弱环节,深入挖掘增收潜力。严格规范非税收入征管,杜绝“跑冒滴漏”。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土地出让工作,增加土地收入,壮大财政实力。

2.加大争取资金力度。立足我县县情,吃透政策、精心研判,抢抓机遇、精准对接,主动向省财政厅反映我县困难,加强与各部门对口厅局联系沟通,重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政策,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财政各类专项资金。持续加大政府债券争取力度,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和业务指导,争取更多项目和额度进入财政库,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确保早使用、早见效,进一步发挥债券资金在稳投资、扩内需、调结构、补短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规范运作PPP模式,利用社会资本推进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

3.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在强化收入统筹基础上,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科技创新、就业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从严从紧编制预算。继续压减党政机关行政经费,全力优化支出结构,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提效,推动重大部署落实腾出更大空间。

(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强化政策统筹和要素保障,加快推动科创赋能、产业振兴,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1.支持科技创新,提升发展驱动力。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优化政策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科技创新要素保障。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政策,鼓励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开展财政科技经费“直通车”改革,提升科技投入效能。鼓励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支持创新型科技团队和大工匠、技术能手等培养活动。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充分运用企业高质量发展财政奖补政策,支持企业立足主业,做大做强。加强资金统筹整合,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链,支持攻关突破短板弱项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2.支持转型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将先进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支持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倍增。发挥政府性引导基金的杠杆撬动作用,促进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推动传统产业优势再造。围绕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突破,大力推进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支持更大力度招商引资。支持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精准招大引强。

(三)提振市场信心,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入手,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合理运用财税、金融政策,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稳步回升。

1.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对拉动投资的重要作用,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债券资金。

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加大资金统筹和债券项目包装申报力度,支持交通物流、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

支持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城市路网、管网、绿地、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支持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支持实施智慧城市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统筹协调、指挥监督、综合评价智慧化监管。

2.积极助企纾困。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实施力度,认真落实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及时拨付奖补资金,引导担保机构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支持“万人助万企”和首席服务员机制走深走实,落实援企助企系列帮扶政策,助力企业更好发展。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订单。

3.落实落细促消费政策。着眼“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千方百计挖掘消费潜力。以汽车家电、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为重点,支持开展促消费活动,不断激发消费活力。探索线上消费券等方式,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支持加快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促进乡村消费。落实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一系列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回暖。

(四)支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牢记“国之大者”,全力保障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财政、金融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细化落实保障政策,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后续扶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2.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坚持藏粮于地,支持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抢抓“地方融资、省级贴息”新政策,探索通过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维修养护,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供给保障能力。坚持藏粮于技,支持种业振兴,巩固提升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推动粮食生产转型升级。

3.支持乡村建设。用好农村综合改革资金,发挥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激励作用,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五)支持建设生态台前,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落实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防控,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持续减少重污染天气。支持“三水统筹”,补齐面源污染防治短板;支持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

2.支持生态保护修复。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支持做好黄河治理、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文旅文创工作,构建防洪保障、生态涵养、经济增质、文化弘扬“四位一体”区域绿色发展格局。

3.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支持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促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展。支持发展绿色交通,推广绿色建筑,推行各类废弃物资减量化、资源化,让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消费成为台前新风尚。

(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增强民生政策措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使民生支出更有效、更可持续,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1.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坚持把“三保”放在支出优先位置,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加强执行监控,建立库款预警机制,定期分析调度,切实稳住经济社会“压舱石”。

2.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继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3.支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4.支持文体事业发展。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强县建设。支持全民健身补短板行动,推进体育事业发展。

5.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支持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6.支持更高水平平安台前建设。巩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成效,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促进政法机关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七)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提升高质量发展动力

加强财政法治建设,推动财税体制改革走深走实,以改革增活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1.健全预算执行管理体系。严格预算控制、核算、决算,完整反映预算资金流向和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情况。实施资金分类管理,完善全过程监管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动态反映各级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对中长期支出事项、跨年度项目等纳入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与年度预算加强衔接。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存量资金与下年预算安排紧密挂钩,推动长期低效运转、闲置资产调剂使用。

2.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破除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开展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规范“花钱”,高效“管钱”。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扩大重点绩效评价范围,提高绩效评价质量。推进部门和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探索开展政府收入绩效管理。用好绩效评价结果,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提升良性循环。

3.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坚持高压监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逐步实现地方政府债务按统一规则合并监管。加大违法违规举债查处力度,完善问责闭环管理和集中公开机制,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打破政府兜底预期。

4.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资本市场化转型升级。

5.切实严肃财经纪律。牢固树立预算法治意识,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严禁出台溯及以前年度的增支政策。严格落实向县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重点绩效目标评价等要求。健全财政资金监督机制,加强审计和财会监督,切实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加强预决算公开,进一步扩大范围,细化内容,改进方式,提升公开的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获得性。

各位代表!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在奋进新征程的“赶考”路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决议,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接续奋斗、苦干实干,扎实做好各项财政管理工作,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奋力决胜攻坚台前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台前县2023年县预算说明

台前县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