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政办〔2022〕10号关于印发台前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2-04-12 来源:县政府办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筹备组)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部门:

《台前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2年4月12日

台前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依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省建设的意见》(豫政〔2020〕4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21〕82号)、《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濮政〔2021〕16号)、《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气象强省建设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濮政办〔2021〕27号)和《台前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台政〔2021〕3号)等文件精神,为推动台前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组织编制了《台前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十四五”时期台前县气象事业的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县大力推进气象事业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成功应对2018年“温比亚”、2019年“利奇马”台风暴雨、2021年7月暴雨洪涝、历史罕见秋汛等重大气象灾害,充分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气象现代化水平再上新台阶。气象观测站网布设满足乡(镇、街道办事处筹备组)10km×10km网格化要求,综合气象观测质量全市第一。建成符合ISO9001标准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国家站地面观测仪器全部实现自动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暴雨预警信号命中率提升10.2%,强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35分钟。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水平逐步提高。人影作业信息化水平持续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由防雹抗旱型向生态修复型转变,多领域、多手段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科技人才创新机制不断完善。成立了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创新团队。气象事业发展环境更加优越。

(二)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我县气象事业建设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

市八次党代会、县十次党代会在未来五年的战略部署对气象工作提出新要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等重大工程项目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生态治理、大气污染防治、文化旅游、能源、交通等重大战略和民生工程建设的持续推进等都对气象服务有了更高的期待。

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气象工作提出新挑战。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暴雨、寒潮、大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广发频发强发并发,气象灾害仍是制约我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风险。

科技创新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科学技术装备的飞速发展,气象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持续提升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水平,有效应对气象灾害风险和挑战提供了新动能。

(三)面临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县气象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与经济生活的需要、人民的期盼还有差距。监测精密程度存在短板。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准程度存在差距。极端性、突发性、局地性灾害天气的预警、预报准确率和提前量不能满足需求。精细服务存在薄弱环节。气象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气象服务机制有待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没有完全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亟待健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融入气象强省、气象强市建设,提升气象服务保障台前高质量发展能力,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台前提供更高水平气象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有效落实,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气象保障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科技兴业,创新驱动。突出科技引领,坚持创新在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气象关键技术支撑能力,切实提升气象高质量服务台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坚持系统观念,协调发展。着眼于气象事业发展全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高度融入省市重大发展战略,推进全县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依法治理。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优化气象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强气象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多领域合作,提高共享共用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全县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实现气象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灾害性天气监测率、预报准确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全市先进水平,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更加牢固,气象保障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污染防治效益更加显著。展望2035年,全面完成气象强市台前建设任务,基本建成气象强县。

“十四五”时期台前气象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现状

目标

指标

属性

1

科技创新

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率

%

50

60

预期性

2

精细服务

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

%

90

≥90

约束性

3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

86

90

约束性

4

人工增雨(雪)影响面积

平方公里

460

530

预期性

5

精准预报

24小时晴雨准确率

%

89

≥90

预期性

6

24小时温度准确率

%

84

85

预期性

7

网格预报时间分辨率

分钟

10—30

6

预期性

8

网格预报空间分辨率

km

3—5

1—3

预期性

 9

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

分钟

35

45

预期性

10

精密监测

气象数据可用率

%

96

98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气象服务精细度

1.聚焦生命安全。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极端暴雨(雪)、大风、干旱等灾害综合立体监测能力,延长气象灾害预见期。做好防汛救灾、抗旱、低温雨雪冰冻、风雹雷电灾害、森林火险等气象服务。强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成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监测预警一体化机制,全面提升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开发区防雷安全风险管控及综合治理监督机制。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健全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推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数字乡村建设内容。加强气象信息员、社区网格员、灾害信息员队伍共建共享共用。

2.聚焦生产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打造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示范区。开发农业气象保险产品。推进农产品气候品质认定。建立覆盖关键农事活动全过程的跟踪服务机制。推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数字乡村建设。服务能源安全。开展光伏电站、低风速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动态监测预报、发电基础设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服务城市交通。发展交通高影响天气风险分析预报预警技术,提升恶劣天气交通安全处置和交通运营管控能力。服务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气象服务纳入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旅游景区建设灾害性天气监测自动气象站和预报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开展特色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强化气象景观资源开发和利用。

3.聚焦生活富裕。推进气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社区全覆盖。开展面向群众的衣食住行游购娱学康等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提升民生气象服务供给能力。推进自动感知、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城市智慧气象服务。完善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加强通信运营企业、主流媒体、相关行业官方媒体平台的气象信息传播,提升突发气象灾害社会舆情快速响应和权威科学信息正向引导传播能力。加强气象科普。打造气象科普品牌。针对台前县主要气象灾害形成一批精品气象科普产品。推进科普进社区进校园。

4.聚焦生态良好。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气象服务能力。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服务,实现生态遥感服务业务化。提升国土空间开发气象支撑能力。开展国土空间规划、通风廊道、电力交通等重大规划和重点工程对生态影响的气候可行性评估。开展面向国土空间开发的精细化气候评价业务,研制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地图。

(二)提升气象预报精准度

1.发展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构建上下联动、滚动更新的天气预报“一张网”,发展1—10天空间分辨率1—3公里、时间分辨率1—3小时、更新频次3—6小时的短中期气象要素网格预报业务,开展不同时效预报能力评估。开展季节要素的网格预报业务。建立完善连续性强降水、寒潮、大风、高温、干旱等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的客观化预测业务系统。发展霜冻、伏旱、倒春寒、连阴雨等农业气象灾害和关键农时季节气候事件的区域特色客观化预测业务。

2.开展影响预报预警业务。完善基于影响和风险的精细业务技术体系,提高分灾种、区域、行业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能力。量化敏感行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致灾阈值指标。

3.构建智能协同业务平台。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5G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协同、开放的一体化业务平台。

(三)提升气象监测精密度

1.优化立体天气观测站网。完善地面气象观测站网。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要素覆盖度。升级气象应急观测装备。

2.完善多领域应用气象观测站网。构建生态气象监测网。开展生态监测评估。升级农业气象观测网。升级现有土壤水分观测系统,建设遥测式区域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完善专业气象观测网。跨部门合作完善农业、生态、旅游、交通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完善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气象监测网。

3.提升观测装备保障能力。加强新型地面气象观测装备的本地化应用。加强观测装备维修保障、计量能力建设。建设综合气象观测运行信息化平台。推进观测装备的社会化保障。完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四)提升科技创新驱动能力

1.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县级气象相关技术领域实验室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加强研究型业务建设,建立完善创新团队,优化科研项目组织管理。

2.加强气象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重大气候事件、气候异常的客观化预报预测技术。加强气象条件对环境、交通、旅游、能源等领域影响分析技术研究。开展气象保障粮食安全、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研究。

3.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实施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积极引进高校气象专业学生。

(五)提升气象信息化水平

1.强化气象大数据发展支撑。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气象大数据应用的融合创新。推动气象大数据开放共享,提升气象与相关行业大数据的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能力。构建数据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气象数据管理,完善数据管理制度。

2.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建设5G+应用场景的新型基础设施配套系统,推进多源融合网格化实况数据业务,开展网格化实况产品的本地化评估与应用。

3.优化气象信息网络架构。构建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新型气象数据业务运行模式。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数据采集支撑环境建设,优化县级信息网络架构。强化网络、数据和业务一体的整体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体系。

(六)提升空中云水资源开发能力

1.提升人影作业能力。加快推进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推进监测与作业一体化的综合作业站点建设。建设可视化智慧型人影指挥平台。加快地面固定作业点标准化建设。

2.强化重点领域保障。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筹备组)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影基地。建设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强化应急减灾和重大活动人影服务保障能力。

3.强化安全作业监管。完善人员队伍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费列入政府预算。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将弹药存储场所纳入公共治安管理范畴。提升作业站点、运输车辆、弹药库等关键部位和场所的综合安全防护水平。

(七)提升气象依法行政能力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重大战略气象保障职能。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气象“放管服”改革。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加强行业社会管理。

2.加强气象法治建设。建立完善地方气象法规制度体系。推动气象法治文化建设。探索开展基础性、关键性气象标准制定。

3.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依法全面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深化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防雷安全监管责任,推动建立政府防雷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四、重点工程

(一)台前县生态环境气象中心工程

建立生态环境气象决策服务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完善农田、流域、湿地等主要生态类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关键要素监测体系,建设生态安全气象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开展典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气象保障业务。做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综合业务体系。强化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构建云水资源立体探测系统。

(二)台前县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围绕台前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强化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农业生产功能区气象保障、农副产品协同发展气象保障等,建设气象大数据中心等平台;开发特色农业“智慧化”气象服务产品,推动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打造“气候好产品”;开展特色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做好农业气象灾害性天气认定、保险定损、理赔等工作,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转移能力。

(三)台前县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中心综合提升工程

以气象监测服务精准化为核心,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建立健全立体化、精细化、智能化、全时域综合观测及信息保障体系,完善精准化气象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健全普惠均等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实施生态环境及大气污染治理气象保障工程。

(四)台前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程

完善广覆盖、立体化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构建精准化、标准化、直通式、智能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与预警管理部门实现标准化对接的预警信息共享发布平台,建设智能化、可视化的预警产品加工制作平台。提升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能力,打通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

(五)台前县第一次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

组织开展台前县第一次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获取全县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全县气象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建立健全我县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接入全县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和模型库,为全县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提供数据支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气象事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能力,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加强组织协调。各部门要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突出解决气象事业发展资金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等关键问题,确保任务落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规划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机制,全面履行职责。

(三)强化资金保障。坚持和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出事项和投资预算,合理安排支出规模。统筹协调重点工程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强化综合预算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

(四)强化检查考核。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制度,健全规划实施评价标准,将规划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年度进行检查考核。建立规划实施检查机制和评价机制,提高建设质量,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发挥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