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规划(2019—2028)》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4月15日
台前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规划
(2019—2028)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和河南省有关森林城市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黄河生态廊道、绿化美化金堤河岸、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弘扬生态文化为主要目标,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融合”的原则,积极实施森林生态、生态文化、林业产业、建设支撑等各项内容,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环境的需求,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台前。
(二)建设定位
结合河南省政府发展战略和台前县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背景、产业发展定位、生态建设方向等,将“林茂黄河金堤岸,绿满美丽台前城”作为我县省级森林城市的建设愿景。
(三)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城乡融合;
科学造林,环保节约;
因地制宜,师法自然;
突出特色,彰显文化;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四)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8年,建设期限共10年,近期:2019—2020年;中期:2021—2023年;远期:2024—2028年。
(五)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河南省森林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河南省濮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4年)》等。
二、总体目标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指导,立足台前县地理位置、区位功能、地形地貌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城区绿化为核心,以建设黄河生态廊道和美丽金堤河岸为重点,以水系、道路、农田林网为主线,通过实施城区绿化提升、城郊防护林营建、村镇绿化美化、森林廊道建设、森林质量提升等工程构建台前县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建设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基地、生态休闲场所、湿地公园和绿道网络,增加台前民众生态福利;发展苗木基地、林下经济、用材林基地、林果产业、森林旅游,增强林业产业;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林业科普宣传教育、义务植树、古树名木保护,繁荣森林生态文化,最终将台前打造成绿色、宜居、繁荣、和谐的森林城市,成为河南省东北门户的绿色明珠。
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1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生态廊道绿化率达到90%;乡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7.51%,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35.64%,50%的行政村建有3亩以上小型公共绿地,绿道达到0.5km/万人以上。各项指标达到省级森林城市标准,通过省林业主管部门验收,并获得河南省森林城市荣誉。
到2023年,继续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一方面,对近期实施的工程查漏补缺,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另一方面,继续实施规划期内的任务,加大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力度,推动森林城市建设项目早日完成,到中期末,所有指标均有所提高,顺利通过河南省森林城市复查。
到2028年,有序完成剩余任务,进一步巩固城市森林建设工作成果,争取到规划期末,有效提升全县的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和城市景观的质量,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坚实的森林支撑体系,全面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
三、总体布局
根据我县生态环境条件和资源分布特点,结合城市建设布局、生态服务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规划在县域范围内建设形成“一屏一核一带、三网七芯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
“一屏”:即流经我县南部的黄河生态屏障。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要求,立足台前是黄河出境地的重要地理区位,将黄河做为我县森林城市建设重要阵地,建设黄河林带,打造生态屏障,助力脱贫攻坚,带动人民增收。
“一核”:即中心城区和城郊防护林共同构成的绿地核心,是我县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城区森林建设的主要区域。以城区为核心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大型公园和小微公园双管齐下,使城区内公园均匀布局,扩大绿地服务覆盖面积,并持续完善绿地管护水平,提升绿地质量。同时,在城区周边着力建设防护林带、郊野公园、休闲绿地、游憩景观绿地等,打造城郊复合型生态绿地系统,构建环城生态圈。
“一带”:即金堤河生态滨水景观带。以流经我县北部最重要的河流为主体,打造以生态修复、湿地保护、水源涵养、绿化美化等为重点的绿色森林生态长廊。继续针对各湿地板块进行湿地生态治理和绿色空间建设,营造湿地植被、提升岸线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科普教育,为公众提供优美的滨水环境和亲水空间。
“三网”:即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依托现有道路发展县域道路绿网,打造四通八达的绿色通道,以县乡道路为重点,开展道路沿线绿化带和防护林带建设,在全县形成完善的道路林网体系;以当前水系脉络为重点,注重河岸沟渠两边绿化,打造近自然的水体岸线,改善河流水系环境;立足平原区特色,在生产道路、沟渠、生产设施等周围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和完善工作,形成完善的农田防护绿色网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七芯”:即除中心城区之外的吴坝镇、夹河乡、打渔陈镇、后方乡、马楼镇、清水河乡、侯庙镇等七个乡镇,针对每一个乡镇不同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展镇区绿化、公园绿地建设、环镇林建设等,成为所在区域的绿化示范。
“多点”:包括各类森林生态教育基地、文化科普馆、村庄居住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林产基地及生态休闲场所等。“创森”期间针对“多点”积极开展绿化美化和生态治理,在“多点”外围营造生态防护林,在内部建设休闲绿地,形成林园相融的景象,并与外部林网相衔接,构建“绿满全城”的格局。同时,加强“多点”的生态宣传标识建设和生态文明传播,以点带面,形成多元化的森林城市发展突破点,结合各类生态工程,凸显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四、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一)城区森林与绿地建设工程
1.建设范围
台前县中心城区,规划期末总面积18.05km2。
2.建设目标
到规划期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林木覆盖率达27%;公共绿地分布均匀,实现城区居民出门“500米见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21㎡;主次干道林荫率达80%以上。
3.建设内容
公园绿地建设:“创森”期间,县城区共新建、扩建公园绿地总面积126.27hm2,其中近期新增43.72hm2,中期新增31.92hm2,远期新增50.63hm2。
林荫道路建设:到规划期末,城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主次干道林荫率达86%以上,在城区形成林荫路系统。
林荫停车场建设:新建地面停车场,按照林荫停车标准场建设。
城区绿道建设:规划期间,建设城区绿道总长度19.2km,其中近期完成10km,中期完成9.2km。
(二)绿色水系建设工程
1.建设范围
包括全县范围内河渠,重点抓好黄河、金堤河、大运河、王集干渠等重点水系的绿化建设。
2.建设目标
水岸绿化率2020年达到94.1%,到规划期末,使境内水系宜绿化水岸绿化率达98%以上,形成林水相映、健康完善的绿色水系网络。
3.建设内容
水系绿化工程:规划期内新建或加宽林带共完成河渠水岸绿化18.14km,面积716.84hm2。
(三)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1.建设范围
包括全县范围内现有及规划期内新增的铁路、公路(含国道、高速公路、省道、县道、乡道、村级道路等)两侧绿化工程。
2.建设目标
到规划期末,全县县级以上道路宜绿化路段实现100%绿化,乡道平均绿化率达到92.5%以上,通村公路的绿化率达到86%以上,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建立起以乡土乔木为主、绿化树种丰富、绿化覆盖率高、景观效果优美的绿色通道网络。
3.建设内容
道路绿化工程:规划新建和提升绿化里程110km,折合绿化面积1185.9hm2,其中近期69km,面积833.5hm2;中期25km,面积176.2hm2;远期25km,面积176.2hm2。
(四)生态休闲场所建设工程
突出抓好金水国家湿地公园、西凤森林公园建设,同时在全县建立6处乡村生态游憩地,在全县范围内建设分布均匀、类型丰富的生态休闲场所,为城乡居民提供充足、多样、便捷的健身休闲的良好去处。
(五)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
“创森”期间,一方面重点抓好全县农田林网的改造更新工作,加快过熟林网和低产低效林带更新改造,同步做好农网破损地段的补植补造;另一方面,紧密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对全县新整理的方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使宜林网地段全部实现林网化,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营造良好的平原农田景观效果。
“创森”期间,对全县新整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防护林,共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333.33hm2,折合片林面积80hm2,实现宜林网农田全部林网化。对已林网化农田的农田防护林在规划期内全部更新,更新农田林网控制面积2000hm2,折合片林面积120hm2。
(六)村镇绿化工程
结合全县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河南省特色森林小镇创建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各乡镇开展绿化建设,缩小城乡建设差距,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建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镇容整洁、林居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家园。
镇区绿化:规划期内,新增镇区绿化面积12.91hm2,其中近期绿化面积4.5hm2,远期绿化面积8.41hm2,到2020年底,使全县乡镇驻地平均绿化覆盖率达到37.51%以上,到规划期末,全县乡镇驻地平均绿化率达到38.1%以上。
村庄绿化:建设期内,共新增村庄绿化面积79.8hm2,其中近期绿化面积24.6hm2,中期绿化面积22.6hm2,远期绿化面积32.6hm2,近期新增小型公共绿地(3亩以上)达标的行政村78个。到2020年,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45%以上,50%的村庄拥有2000㎡以上公共绿地;到规划期末,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6.58%以上,所有村庄拥有2000㎡以上公共绿地。在规划期内,成功申报“河南省特色森林小镇”10个。
(七)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未成林抚育:规划期内,对468.26hm2现有未成林造林地进行连续三年抚育,并在创建期内按照要求做好每年新造林的抚育工作。
中幼龄林抚育:对郁闭度0.8以上,需要调控林分密度、树种结构、或其他需要进行抚育的中幼龄林进行科学合理抚育,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产出,规划期内共抚育中幼龄林1654.62hm2。
五、森林城市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规划
(一)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以自身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文化资源等为基础,以森林生态建设成果和森林生态文化等内容为宣传重点,建设多种类型的科普教育基地,为广大市民和青少年提供科普教育活动的场所。到规划期末,建设6处以生态科普知识和传统文化为主题内容的科普教育基地,其中近期新建、完善4处,中期新建1处,远期新建1处。
(二)宣传标识系统
1.“创森”LOGO。在“创森”期间,向社会广泛征集能反映我县创建森林城市形象标识LOGO,突出森林城市建设理念,体现林城相融、自然和谐、森林生态特色,并在建设期内将所选择的“创森”标识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创森”文化活动和场所中。
2.标识标牌。规划期内全县共建设各类与生态文化传播和“创森”宣传相关的标牌300块,其中近期100块,中期100块,远期100块。
(三)义务植树活动
将义务植树活动与绿色家园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文明传播等相结合,建立健全全民义务植树登记制度,每年结合造林任务,选择立地条件较好、有一定规模的地方,设置全民义务植树点,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创森”期间,每年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保持在90%以上,义务植树建档率100%。
(四)古树名木保护
尽快完善管护责任制度,制定并实施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范,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落实管护经费,进一步完善古树名木身份标志牌,使古树名木的保护率达到100%,加强对古树名木的养护和抢救工作,对濒危和病弱的古树名木进行及时复壮,延长成活时间;做好新一轮的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建立古树名木档案,明晰区域内古树名木资源,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五)森林生态文化传播
1.森林城市建设宣传
充分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和宣传媒介,向公众宣传我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活动,实时将“创森”工作动态、工程建设、生态成效、惠民信息等发布到相关平台,引导公众参与“创森”建设,扩大“创森”影响,让“创森”理念深入人心。到规划期末,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85%以上。
2.生态科普教育和森林文化节事活动
依托科普教育基地、林业生态建设场所、林业产业基地、历史文化场所等地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每年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活动和文化节事活动5次以上,充分调动民众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热情。
六、森林产业体系建设规划
(一)林果产业建设
持续推进主要林果产业种植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优质林果,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林果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期间重点在打渔陈镇、马楼镇、侯庙镇、吴坝镇、城关镇、夹河乡和清水河乡建设樱桃、桃、枣、苹果、盘古香梨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创森”期间,新增林果面积134hm2,提质改造面积47hm2,其中,近期新造面积45hm2,提质改造面积14hm2,中期新造面积45hm2,提质改造面积14hm2,远期新造面积44hm2,提质改造面积19hm2。
(二)用材林基地建设
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发展以无性系杨树、柳树、白蜡、楸树、国槐等适生乡土树种为主的用材林产业,为国家提供木材战略储备的同时,实现产业生态化、绿色富民的目标。
以吴坝镇、马楼镇、打渔陈镇、夹河乡和后方乡为重点,开展用材林基地建设。“创森”期间,全县新增用材林面积1000hm2,更新改造为面积280hm2,其中,近期新建面积350hm2,更新改造面积90hm2,中期新建面积350hm2,更新改造面积90hm2,远期新建面积300hm2,更新改造面积100hm2。
(三)苗木基地建设
加快苗木基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大中小苗圃,带动林业结构调整,促进苗木产业发展,拓宽苗木营销渠道,加快苗木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创森期间,在吴坝镇、侯庙镇、马楼镇、夹河乡、清水河乡和后方乡建设苗木基地51hm2,主要培育树种包括国槐、白蜡、柳树等造林苗木树种,樱桃、梨等经济林苗木树种,杨树、楸树等用材林苗木树种,以及栾树、法桐、木槿、海棠等景观苗木树种。其中,近期建设15hm2,中期建设21hm2,远期建设15hm2。
(四)林下经济产业建设
积极推广林地复合型经营模式,拓宽林地种植结构,科学、规范、适度发展特色林下经济品种,积极推广“企业+大户+农户”发展模式,组建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增强市场化竞争力,加快集约化经营进程。规划在夹河乡、清水河乡、马楼镇、打渔陈镇等发展林下养蚯蚓、林下养禽畜、林下中药材种植等林下经济基地530.5hm2,其中近期发展127hm2,中期发展125hm2,远期发展278.5hm2。
(五)森林观光休闲产业建设工程
根据我县自然和文化资源特点,结合“一屏一核一带、三网七芯多点”的森林旅游建设布局,重点建设12个森林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格局。加强森林旅游基础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森林旅游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提升森林旅游影响力,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七、森林城市建设支撑规划
(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控能力建设
认真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强化组织领导、紧抓工作落实,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防治、科技支撑和宣传等方面的建设。到规划期末全县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实现“有虫不成灾”的防控目标。林业主要有害生物测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苗木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病虫害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保障森林资源和环境安全。
(二)林政资源管理
进一步规范林政执法工作,同时加强涉林案件查处力度,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毁林造林和乱占林地等行为。进一步深入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全县年森林采伐总量控制在采伐限额以内。确保重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达到100%,全县涉林案件办结率达到98%以上,逐步完善林政资源管理各项制度和程序,为维护森林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三)林业科技研究与技术推广应用
加强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对基层林业人员加强技术培训,聘请林业专家提供技术论证和决策咨询。
以颁布实施的技术标准和林果新技术为主要内容,在林果重点产区,通过采取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途径,在全县范围内新建示范点2处。
围绕森林城市建设,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重点推广林果高产技术、嫁接技术、林木病虫害监测技术等一批先进且适用的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
(四)林业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互联网+”绿色生态行动,将电子信息技术与林业业务深度融合,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最终实现“智慧林业”的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全县林业各级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审批,林业政务信息和非涉密数据100%开放共享,基本形成互联互通、协同高效、安全可靠的“互联网+”林业发展新动力。
(五)森林防火
加强重点生态易燃区域防火管护及宣传力度,对重点生态区域实施严格消防管理,做到“创森”期间无重大森林火情发生。健全防火机构和制度,规范防火应急队伍建设,提升森林消防装备、防火物质储备和森林扑火队伍水平,全面增强防控林火的能力,实现森林火灾当日发现率达到100%,当日扑救率达到100%,确保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2‰以内,有效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绿地维护及绿化科学管理
“创森”期间,对县城区出入口、城区道路、公园景区、大型公共建筑周边的裸露土地进行高水平绿化,做到绿化无死角。林业规划及绿地建设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科学栽植及管护,不过度修剪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