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名片
中国羽绒之乡 国家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
长江以北最大羽绒集散地 全省治安模范县
京九沿线重要粮食集散地 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县
全国小尾寒羊繁育基地 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 全省建筑之乡
激情跨越---看台前
金凤展翅---看台前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这里有一座凤凰山,山上有一座凤凰台,凤凰曾在台上筑巢栖息。凤凰是吉祥鸟,她能给人们带来安康和幸福。后来,人们就把凤凰台前的这个村叫做台前村,台前县因而得名。
台前县位于豫鲁两省交界处,原为山东省寿张县南半部。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率领12万大军,以该县孙口渡口为中心,强渡黄河,挺进中原,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成为台前一大历史壮举。1964年,国家为解决豫北13县涝水入黄问题,将其并入范县划归河南省,1974年初与范县分治,成立台前工委和台前办事处,1978年12月正式设立台前县。
台前县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诞生,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劲鼓点而发展。1978年12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台前县。黄河岸边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尤其是建县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励精图治,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在改革中寻出路,在开放中拓视野,在创新中求发展,使贫困落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谱写了绚丽多彩的动人篇章。
经济指标加倍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尤其是建县以来,是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建县初期,台前县一穷二白,“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是当时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片昔日贫瘠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台前儿女向贫困宣战,与洪涝抗争,挥洒汗水,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经济建设战果辉煌。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0亿元,是1978年的22.9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00万元,是1978年的56.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386元,是1978年的67.7倍。产业结构发生质的飞跃,打破了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一产固本、二产领跑、三产突破的良性发展大格局。
工业领跑县域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台前境内工业是个空白,直到1958年,才出现当时意义上的工业。建县以来,台前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最初的外出务工经商原始资本积累,到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再到数量和规模扩张,每一阶段都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以工兴县”战略,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得到快速膨胀。培育了羽绒、化工、木材加工等八个比较优势产业,其中羽绒业成为了全市乃至全省的特色产业;壮大了恒润化工、民通华瑞纸业、瑞翎实业等25家骨干企业的规模,其中瑞翎实业及恒润化工已成为省后备上市企业;
规划建设了6平方公里的台前县产业集聚区,培育建成了尚庄、孙口、打渔陈、马楼工业园区,其中尚庄工业区被省确定为“中西部合作示范区”。195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仅为81万元,经过20年时间, 1978年增加到356万元,为1952年的3.9倍,年均增长7%。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4.14亿元,为1958年的948.92倍,年均增长14.7%;为1978年的243.07倍,年均增长20.1%。
现代农业遍地开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是当时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后,特别是近年来,该县把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作为突破口,建成了吴坝大蒜、侯庙新西兰红梨等5个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来发展农业,建成了向荣面业、三星面粉、龙冠食品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以上4家。以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业,全县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8个,发展养殖专业村112个、专业户3600户。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11亿元,为1952年的20.46倍,年均增长5.5%;为1978年的7.33倍,年均增长6.9%;粮食总产量17.11亿元,为1952年的4.37倍,年均增长2.7%,为1978年的2.68倍,年均增长3.3%;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1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5%。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突出农民增收致富和培育新型农民两个重点,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发展新路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建成了42个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32个全县重点村。并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来抓,2008年,共输出劳务人员8.9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45亿元。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尤其是建县以来,台前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台前县城是在台前村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是建县初期县城的真实写照。如今,城乡处处是宽敞的马路、林立的楼群、洁净的环境、活跃的市场、文明的市民。进一步加大老城改造力度,加快新区开发步伐,完善城镇功能,进一步拉大城区建设框架,使县城总规划面积由原来的2.8平方公里扩大到14平方公里,新城区已建成了以县综合办公楼为中心的行政区,以绿苑小区为中心的居民生活区,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商贸物流区,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馆为中心的黄河风景旅游区。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的目标,京九铁路过境设站,与濮台铁路交汇,改变了台前无铁路的历史,使台前成为豫北地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尤其是建县以来,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创建了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2008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31.6%;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将军渡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军渡纪念馆、纪念碑、将军亭、万人广场与黄河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蔚为壮观,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播电视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建成了广播电台、电视差转台和有线电视网络;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绩突出,农民参合率达96.2%,走在了全国先进行列;社会保险、特困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项工作全面推进。同时,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都得到进一步加强。